有奥氏体不锈铁中,随着铬含量的增加,一些金属间相(比如δ相)的形成倾向增大,当铁中含有钼时,铬含含量会增加还会χ相等的形成,如前所述,σ, χ相的析出不仅显著降低铁的塑性和韧性,而且在一些条件下还降低铁的耐蚀性,奥氏体不锈铁中铬含量的提高可使马氏体转烃温度(Ms)下降,从而提高奥氏体基体的稳定性.因此高铬(比如**过20%)奥氏体不锈铁即使经过冷加工和低温处理也很难获得马氏体组织..
铁素体不锈铁
在使用状态下以铁素体组织为主的不锈铁。含铬量在11%~30%,铁材SUS430,具有体心立方晶体结构。这类铁一般不含镍,有时还含有少量的Mo、Ti、Nb等到元素,这类铁具导热系数大,膨胀系数小、性好、抗应力腐蚀优良等特点,多用于制造耐大气、水蒸气、水及氧化性酸腐蚀的零部件。这类铁存在塑性差、焊后塑性和耐蚀性明显降低等缺点,因而限制了它的应用。炉外精炼技术(AOD或VOD)的应用可使碳、氮等间隙元素大大降低,铁材430,因此使这类铁获得广泛应用。
组织影响
镍是强烈一百万并稳定奥氏体且扩大奥氏体相区的元素,为了获得单一的奥氏体组织,当铁中含有0.1%碳和18%铬时所需的镍含量约为8%,这便是较18-8铬镍奥氏体不锈铁的基本分,奥氏体不锈铁中,铁材,随着镍含量的增加,残余的铁素体可完全消除,并显著降低σ相形成的倾向;同时马氏体转烃温度降低,甚至可不出现λ→M相变,但是镍含量的增加会降低碳在奥氏体不锈铁中的溶解度,从而使碳化物析出倾向增强.